
1982年4月,深圳泮溪酒家开门迎客。这家始建于1947年的老字号酒店,总店坐落在广州西郊的荔湾湖畔,凭借着壮丽的园林建筑和精致的菜肴,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园林酒家。被誉为“江南第一家”,它与北园、南园共同构成了广州三大园林酒家的声誉。到了90年代,泮溪酒家还被评为“中华老字号”和“国家特级酒家”,享有极高的声望。
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酒店在深圳开业,对于刚从“文革”阴影中走出来的市民来说,无疑是一件大事。酒家的粉墙黛瓦、绿意盎然的榕树廊道,以及金龙化皮乳猪、八宝冬瓜盅、绿茵白兔饺、鹤鹑千层酥等美味佳肴,都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。
然而,开业仅仅两天,酒店的生意已经火爆异常,但总经理却依然眉头紧锁,忧心忡忡地去到市政府诉苦(1958年泮溪酒家已经转为国营企业)。
展开剩余87%这真是让人困惑:生意如此红火,怎么会有抱怨呢?难道是赚得太多,反而成了困扰?
李定,时任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兼财贸办主任,回忆当时总经理的诉求时说道,总经理愁眉苦脸地讲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。许多客人来到酒家,却发现没有粮票无法购买食物,导致餐厅与顾客都处于尴尬的境地。更有些脾气急躁的顾客直接对工作人员发火:“什么特区?连饭都吃不上!”
在80年代,粮票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。它的重要性堪比今天的手机,不带粮票就意味着吃不上饭。这也是深圳特区初期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。
当时,深圳的外来人口急剧增长,特区成立不到两年,深圳的人口从两三万迅速攀升至五六十万。面对如此庞大且快速增长的人口,如何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,尤其是粮食供给,成为了市政府头疼的难题。
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在深圳工作,但户口仍在其他地方。起初,他们可以带着本地的粮票来深圳,甚至可以通过家人寄来。然而,到了第三个月,情况开始变得复杂。家人也有生活压力,哪里有多余的粮票可以寄?即便是有粮票的人,也面临着因为劳动强度大、饭量大而难以满足需求的困境。
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,粮票是与户籍密切相关的。你只能在户籍所在地领取粮票,因此,很多外来人员在深圳是无法领取粮票的。而有些人更是偷偷来到深圳,原单位完全不知情。如果在深圳待久了,单位一旦发现,他们的粮票供应就会被取消,最终成为“无粮户”,面临饿肚子的困境。
幸运的是,尽管没有粮票,很多人仍通过购买高价粮(议价粮)解决了吃饭问题,虽然价格昂贵,但至少不至于饿肚子。然而,想要在泮溪酒家享用美味佳肴,却绕不开粮票这一关。
泮溪酒家汇集了全国顶级的厨艺团队,包括曾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全国最佳点心师罗坤、优秀点心师齐惠瑞、特级厨师范汉鸿、杨海等大师,八大名点和八大名菜屡获政府和国家领导人赞誉,闻名海内外。
然而,尽管许多食客慕名而来,想尝一尝这些美味,实际上,如果没有粮票,很多米面类的主食和点心都不能购买。于是,那些没有粮票的顾客只能眼巴巴地看着,心情失落而归,酒家的声誉也因此受到影响。总经理因此感到非常焦虑。
李定听完总经理的叙述,也深感为难。虽然粮票问题看似微不足道,但其实它涉及到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,解决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。
或许有人会疑问,为什么当时吃饭就非得用粮票呢?直接用现金不行吗?
要理解这个问题,就必须回顾一下我国实施粮票制度的背景。粮票、油票、布票等票证,正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。上世纪50年代初期,我国工业水平尚处于落后阶段,商品供应严重不足,国家为了解决物资短缺问题,实施了计划经济,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实行定量供应,并通过专用的票证进行购买。
事实上,票证制度并非我国独创。早在17世纪的法国,十月革命后的苏联,甚至二战时期的美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,都曾实施过类似的票证制度,尤其是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,票证制度被广泛应用。但这些国家的票证制度历史较短,影响范围相对有限。而我国的票证制度,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长期存在,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1953年,我国正式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,所有粮食通过国家统一收购和供应。到了1955年,粮食供应制度更为细化,全国开始实施“四证三票”制度,也就是居民粮票、工商用粮票、饲料票等,各地还根据情况发行了各种地方票证。自此,粮票正式进入百姓的生活。
1955年,国家发布了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,并逐步扩展到其他商品,如油票、肉票、布票等。到1961年,凭票供应的商品种类已达到156种,从米、面、油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,都需要凭票购买。即便是最基础的物品,如火柴,也需要凭“火柴票”才能购买。
与此同时,严格的户籍制度也让人们的迁移受到了限制。比如,如果一个农村人来到城市工作,就无法获得粮票,无法在城市生存下去。即使是城市之间的迁移,粮票也起到了限制作用。比如,如果一个人要到外地出差,他必须持有单位开具的介绍信,去粮店换取全国粮票,否则他只能空腹忍耐。
这个时期的票证制度,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手段,更是政府对物资短缺的应对方式。没有粮票,生活几乎无法保障。
到了1980年代,这种制度开始遇到了挑战。泮溪酒家虽然为市民提供了美味的菜肴,但粮票制度成为了瓶颈。总经理提出,是否可以允许他们购买一些高价粮,出售给没有粮票的顾客,尽管价格更高,却能让顾客有得吃。李定听后感到困惑,政策是否允许?
经过市政府的讨论,最终决定允许泮溪酒家试行购买高价粮。这一决定不仅缓解了粮票问题,也为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。
随着时间推移,更多饭店开始效仿泮溪酒家,但与此同时,粮食紧张的情况也随之而来。国家的粮食供应是有定量的,市场上流通的高价粮本就不多,需求骤增导致粮食供应紧张。于是,李定和周溪舞带着市政府的授权,四处寻求粮源,从河南、河北、江西等地的办事处寻找粮食,甚至通过小批量运输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这些努力为深圳的经济特区建设和物资供应打开了新局面。深圳利用国家的特殊政策,积极寻找物资来源,满足日常生活所需。这一创新举措为未来的物价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,也为全国范围内的粮价改革铺平了道路。
最终,在1984年,深圳市成功取消了粮票,正式敞开粮食供应市场,成为全国物价改革的先行者。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深圳的粮票问题,也为其他城市的物价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粮票逐渐成为历史的印记,如今人们对其记忆日渐模糊,但它仍然是那个时代物资短缺与计划经济的象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选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